目 录

摘 要 I

Abstract II

一、绪论 1

(一)研究背景 1

(二)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

(三)研究方法 2

1.文献研究法 2

2.经验总结法 2

3.个案研究法 2

二、中国古典舞“圆”的概述 3

(一)中国古典舞中“圆”的认知 3

(二)中国古典舞中“圆”的表现形式 3

1.静态造型中的“圆” 3

2.动作呈现时的“圆” 4

3.舞蹈动律中的“圆” 4

三、“圆”在《踏歌》创作中的运用 5

(一)在线条动作中的运用 5

(二)在动态造型中的运用 6

四、“圆”在《踏歌》编排中的体现 7

(一)动作路线及运动方式 7

(二)舞蹈调度及舞姿造型 7

(三)舞蹈的构图画面 8

结论 10

参考文献 11

致谢 12

一、绪论

(一)研究背景

古典舞是指在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,他们通过对民族传统的深入研究、精心编排、精心演绎,将其融入到当今的音乐中,形成了独特的、富含文化气息的、充满魅力的音乐。中国古典舞拥有丰富的历史内涵,融合了东方的艺术风格,并且反映了中国民族的艺术修养。这种艺术的核心元素就是“圆”,因此,中国古典舞的创作者们将“圆”的概念融入了自己的艺术创造之中,并将“圆”的概念融入了自己的艺术创造之中。这种艺术的灵感来源于对“圆”的深刻认识,并将“圆”的概念融入了自己的艺术创造之中。通过对比和创新可以看出,圆的广泛使用已经成为许多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段。

“圆”这一重要的视觉符号,被广泛应用于中国传统的舞蹈,它不仅体现出传统的审美价值,而且也成为传统艺术的核心,它的出现极具特色,成就了传统艺术的精髓[1]。“圆”的概念贯穿了整个古典舞的演绎过程,它既是一种身份象征,也是一种艺术形式,它既包含了身体的节奏,也包含了气息,甚至是衣饰、道具和灯光。通过精心的使用,“圆”的概念将为古典舞增添独特的魅力,并为其带来新的发展空间。通过将“圆”的元素融入到现今的舞蹈之中,我们可以更好地展现出中国的传统文化,同时也能够更深入地吸引更多的人。其中,中国古典舞作为以“圆”元素为基础的舞蹈形式,更能够体现出这些元素的独特魅力。

(二)研究的目的及意义

“圆”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,被赋予了极其重大的意义,它的存在使得中国的传统艺术得以发展壮大,其独到的审美价值也被融入了中国的古典舞蹈之中,使得它们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,从而使得它们的艺术价值得以更加完整的展现。“圆”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方法,它既可以用来表达传统的中国古典舞蹈,也可以用来表达新的时代文化。它的使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舞蹈的节奏、技巧和情感,并且能够更好地传达艺术的精髓。《踏歌》,一种中国传统舞蹈,始于两千多年前的汉代,唐代时期尤为流行。当1998年“荷花杯”舞蹈比赛中,北京舞蹈学院的《踏歌》以现代审美为基础,节奏优雅,音乐悠扬,让人叹为观止。《踏歌》通过其独特的动态、丰富的内涵和精彩的舞台表演,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感受[2]。

《踏歌》采用了反转启动和圆形孤立路径,蕴含了“以退为进”,“以起点为终点”中关于运动时空概念,“以无为有”,“以弧线构球体”则强调了“行云流水”中关于人物形态及其文化内涵[3]。它并非仅仅关注于表达人物形态,更重视于表达其内在精神。通过深入的研究,以更好地理解“圆”这一概念,从而更好地把握它的精髓,并且可以更深入地洞察它的演变过程,从而更好地理解它的本质,并且可能会影响到它的传承。“圆”的概念不仅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它,还可能会影响到它的实际应用,从而使它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。

(三)研究方法

1.文献研究法

在撰写论文之前,已经搜集了大量有关中国古典舞和“圆”的相关文献,以深入理解其中的内涵。为此,还借助于图书馆和资料馆的丰富资源,进行系统的研究,并对其中的精髓进行综合性的分析。

2.经验总结法

通过研究和借鉴前辈们的成功经验,可以更好地掌握论文撰写和作品设计的技巧,以达到更高的效果。

3.个案研究法

通过对《踏歌》的分析,发现“圆”在舞蹈创作中的重要性。探讨了“圆”在作品主题和舞蹈构图中的应用,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启示。最后,总结了“圆”在中国古典舞编创中的独特性。

四、“圆”在《踏歌》编排中的体现

(一)动作路线及运动方式

      通过身体的运用,舞者通过各种方式来展示自己的想法。这些运用既有形又有声,既有节奏又有韵律。它们既有形又有声,既有声又有形,既有形又有声,既有声又有形,既有节奏,既有节奏,既有韵律。所以,在这部作品里,舞蹈技巧既重要又至关重要[13]。

    《踏歌》的运动方式具有“逆向发起和圆弧运动”的独特风格,“逆向发起”则是一种充满节奏感的内在循环,“以起点为终点”则是一种圆弧形的运动轨迹,在这个过程中,腰部发挥了作用,而“圆弧”则通过臂膀和袖子来展示,表达了一种无为而有的理念。舞者的肢体语言丰富多彩,他们的表演既有前倾的姿势,又有后仰的姿势,还有前进、后退、前扬、后抑的节奏。“反复其道”和《道德经》的精髓,正是中国古典舞的精髓所在。宇宙的运行并非来源于外界的推动,而是来源于它本质上的“反复”。

      从形式上,《踏歌》 的舞蹈动作既有传统的叠加、丰富、发展,又有新的创新,它们的交错表演、衔接配合,更能够让观众感受到汉代女子的娇羞婀娜,而且这些动作的特色也被融入《踏歌》的基本体态,如“含额、敛肩、摆背、掩臂、松膝、拧腰、倾跨”,使整首歌曲更具有艺术性。每一位舞者的动作都是精心设计的,他们的身体和手臂的动作相互协调,充满着个性和节奏感。“三道弯”的表演展现出年轻女性的优雅。“沉”和“松”的膝盖让舞者的脚步更加稳定,重心也会向下移, 这样就能让每一个队形的变换都不会太突兀,让观众有一种持续的感觉。

    舞者的身体非常有弹性,他们能够把“拧、抻”中的经典韵律融入到自己的舞蹈中,让肩膀和腰部的摆动带动手臂的节奏, 再加上微微下垂的下巴,都能够展示中国古典舞的魅力和韵味, 让观众看到了陇上俪人的美丽,既有灵动、又有娇羞、还有妖娆[14]。“口动樱桃破,鬟低翡翠垂”中的少女们栩栩如生,充满活力。《踏歌》是一部充满活力的舞蹈,既有传统的魏晋风格,又有现代的空间感, 这种结合使得舞蹈既有模仿的成分,又有创造的成分。它既能够让观众感受到动作的精准,又能让观众感受到舞蹈的魅力。

(二)舞蹈调度及舞姿造型

    “行云流水”的舞蹈充满了流畅的节奏,有着跌宕的波浪,有着蜿蜒的交错。这种艺术形式不仅仅局限于运动,而且还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。通过这种艺术表现,可以感受到艺术家们的创作力和想象力。“若来若往,若仰若俯”和“罗衣从风、长袖交横”的舞蹈,充满了动态的节拍,优雅的姿态,精致的动作,完美的造型,让人难以用言语表达出它们的魅力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中国古典舞逐渐发展出独特的风格,其中“踏歌”以“圆”的概念作为象征,展示出一种优雅的文化气息;“外观面软松弛”“气、力内运以为骨梗”“龙趋凤回、行云流水”则把“韵”和“势”融入其中,展示出一种完整的、融合自然的美感,“圆在外、方在内,象天圆地方”则把这种完整的美感融入到“圆在外、方在内,象天圆地方”的舞蹈之中。[15]

    《踏歌》中的舞者身着翠绿的衣衫,耳边回荡着吴侬细语,表演充满了韵律的节奏感,运用虚实、动静、强弱的对比,将古典舞的精髓完美地呈现出来,让人们深深被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所折服。双双成对的象征,不仅展示了宇宙间的爱恨情仇,更暗示着一种和谐的关系,一种动态的平衡,一种宽容的包容,一种刚柔并济的和谐,一种缓急相济的和谐,一种浅深相济的和谐,这种和谐的关系,使得原本对立的两极状态变为融合的状态,表达出对立事物的相互转换。

     歌词的旋律优美动听,“圈舞”的“8”字形状,以及“8”的变化,构筑出一幅完美的舞台,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,让人们深刻地领略到生活的真谛,以及宇宙的奥秘。这种精致的艺术,不仅仅是一种表达,更是一种深刻的思考,一种充满活力的表达。“太极图”以其独特的“圆”符号,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秩序、和谐、美好等概念,它不仅仅是一种概念性的表达,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具象表达。

    《踏歌》中,“半月”的造型呈现出“圆”的形象,女孩们的肩膀紧绷,双臂紧握,身体摇曳,膝盖轻轻一弯,腰部微微弯曲,胯部微微偏转,这一切都彰显了女性的温婉优雅。“弯弯绕绕”的造型则更为鲜明,完全不会给人一种“坠”的印象。通过精湛的舞蹈技巧,“三道弯”的演员能够轻松地展示出“亲地”的优雅和魅力。他们通过左右摇晃、扭曲身体、放松胯部等动作,营造出“亲地”的独特氛围。“圆与曲”不仅展示了少女优美的曲线,更表达了对这片充满生机的大地的深深喜爱。

(三)舞蹈的构图画面

      舞者开端两排舞者从舞台两侧走出,以横线的形式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气势,这也成了整个舞蹈的开始。随着舞者的圆场步的移动,队伍的形态也变成了雁行式,在主角和次角的交替演奏中,渐渐消除了原有的阶层划分。当面面相对的舞者从队伍中抽离出来时,他们的身影被拉近,两个人一起跳起了面面相对,这标志着舞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,特定的拐蹉步让整个队伍变得更加有序。此刻,舞蹈的语言可以表达出深刻的情感,舞者们的动作协调配合,让人们感受到春天的美好,就像是在欣赏一幅美丽的画卷。

     群舞以其丰富多彩的队形呈现出令人叹为观止的视觉效果。传统上,群舞通常以一排或八字形的方式呈现,但《踏歌》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例外,它以8拍的动作结束,随着音乐的节奏,整个队形也随之发生了变化,令人惊叹不已。

   《踏歌》的舞蹈以其独特的几何图形组成,令人眼前一亮,瞬间就能激发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内心的审美愉悦。在视觉效果上,第一个人的“点”、“横向线”、“线”、“实体三角形”、“斜线”、“面”,都会给观众带来惊喜。而这些元素的结合,更是一幅精美的画卷。经过对舞台空间的深入探究,可以发现,这三种队形共占据了九个区域。这种舞蹈的设计旨在挑战传统的三角形、直线的构成,通过45°和90°的摆放,为观众带来更多的视觉冲击,从而提升其审美品位。因此,《踏歌》在队形编排、舞台空间分割和编导意图等方面都堪称经典。它既具有完整的点、线和面,又具有创新的意图。

参考文献

[1]黄玙珊. 欲抑先扬,匠心独运——浅析汉唐古典舞《谢公屐》创作风格[J]. 尚舞,2022,(21):72-74.

[2]. 国家艺术基金2020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“汉唐古典舞创作人才培养”在我院举行[J].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,2022,(03):130.

[3]瞿莉娜. 西方现代舞与中国古典舞在创作当中的相互借鉴[J]. 艺术大观,2022,(19):100-102.

[4]李顺阳,崔园悦. 浅析新古典舞对当代舞创作的影响[J]. 明日风尚,2022,(11):25-28.

[5]李安蕾. 中国古典舞舞蹈影像创作的探索研究[D].北京舞蹈学院,2022.

[6]周思涵. “圆”在中国古典舞创作中的运用[D].西北民族大学,2022.

[7]牛梓. 传统文化思想对古典舞创作的影响研究[J]. 戏剧之家,2022,(06):131-132.

[8]贺翔,尚珂. 中国古典舞人物形象塑造与研究——舞蹈作品《共婵娟》创作谈[J]. 尚舞,2022,(04):52-55.

[9]陈苗. 时代·语言·审美——当代中国“新古典舞”创作分析[J].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,2021,6(04):32-39.

[10]王亮. 浅谈“后孙颖时代”汉唐古典舞作品创作的继承与发展[J]. 百花,2021,(11):58-60.

[11]肖瑶. 传统舞蹈的当代创作理念——以孙颖“汉唐古典舞”为例[J]. 炎黄地理,2021,(09):34-36.

[12]陈丽竹,朱灿. 中国古典舞创作的当下思考[J]. 尚舞,2021,(15):65-66.

[13]闫文生. 中国古典舞创作中的视觉建构[J].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,2021,(03):104-107.

[14]白雪峰. 戏剧冲突对中国古典舞剧目创作的影响研究——以自创剧目《殇锁清宫》为例[J]. 乐府新声(沈阳音乐学院学报),2021,39(02):163-168.

[15]王一扬. “圆”的思想于古典舞创作中的体现——评《小溪·江河·大海》[J]. 中国文艺家,2021,(06):29-30.

阿里云国内75折 回扣 微信号:monov8
阿里云国际,腾讯云国际,低至75折。AWS 93折 免费开户实名账号 代冲值 优惠多多 微信号:monov8 飞机:@monov6